《黄帝内经》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部经典名著,很多人认识它,了解它大多是从中医这个角度,但它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一面,也正因为如此,影响了它的普及,静悄悄地躺在中医这个区域里,沉睡了几千年。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下它与众不同的魅力:
《黄帝内经》的成书作者之谜是多年来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,有的说是个人所作,有的人认为它是集体创作,如此庞大而又缜密的中医学术之大成之作,从现在为起始点,时空穿越到上古,仔细去筛选能够完成这部书的作者,犹如大海捞针,但从科学技术这方面来看,好像找不出一个能写出来的人,况且历经了几千年都没有任何机构和个人能够颠覆其理论学说,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。
《黄帝内经》的成书年代之谜更是众说纷纭,扑朔迷离,版本迥异,比方说有人断定此书是春秋战国时期,而在书中,黄帝向自己的大臣鬼臾区请教天文气象学,鬼臾区号自称祖上十代都是研究天文的,在陈述中还列举引用了很多天文方面的古籍,如果按照这个来分析,这个成书年代还要前移,但无论哪种答案,都没有人能够拿出有力的证据,故而它的具体创作时间,已经成为不解之谜了,这倒是不争的事实。
关于这一点,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依据,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无极、太极、两仪、四象、八卦等等学术论断的最好实践应用,是阴阳辩证法的最好体现,正所谓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“道生一(道生元气) 、一生二(元气生阴阳二气)、 二生三(阴阳二气生天地人) 三生万物(天地人创造世间万物)”。其哲学价值体现的淋漓尽致,叹为观止,不可估量。
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详尽地阐述了天、地、人三才的客观辩证关系,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,并警示世人,如果不遵守这套法则,就会出现不同的灾厄和疾病,诸事不顺。老子总结的很到位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所以我们凡事都应该秉持“顺其自然,适可而止”的原则。
《黄帝内经》所说:“上工治未病,不治已病,此之谓也”。并且通篇都在讲颐养天年,修心养生,也是截止到目前唯一的一本大宇宙和小宇宙全息养生的书籍,时刻提醒后人:“天垂象,见吉凶,圣人则之,常人不可妄度之”。
《黄帝内经》几乎用了十分之二的版面,来描述古老而又神秘的六十甲子纳音五行,在外部大宇宙和人体小宇宙的具体穿插往返,以及本质的内涵与外延,看似晦涩难懂,只要你有缘,就会领悟它的玄妙。
《黄帝内经》融合了:天文,地理,易学、自然、医学、相学、经脉、理疗、祝由、五行,阴阳、八风,分野,科技,气象、物候、历算、哲学、历史、人事、风水、解梦、心理、植物、动物、矿物、化学、政治、数学、社会、风俗、伦理、遗传、治国、修身、道德等等学科,涵盖面之广,超出我们的想象,至于书中更多的学科领域的学术宝藏,期待更多的智者去研究开发。